坚持“三链同构”推进漯河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 2023-03-10 河南日报

“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作为中国食品名城、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试点市,漯河市粮食部门主动谋划新思路,寻求新突破,全力推动“三链同构”,加快漯河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企业发展、产业兴旺、群众增收的格局。

漯河市地处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年粮食产量190.7万吨、仓容470万吨、加工转化600万吨、物流转运1000万吨;规模以上粮油加工转化企业135家,加工转化率96%,主食产业化率60%,产业规模达490亿元,已成为漯河食品名城的重要支撑。

“我们坚持以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力推进品牌建设、主食产业化、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四大行动,做好市场和流通两篇文章,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漯河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漯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少宏表示。

漯河市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推进漯河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受到通报表扬,并被多家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推进联合体建设

着力延伸产业链

漯河市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市政府关于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47条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企业“建链”。利用面粉加工企业处于产业链“中间”的优势,向前后延伸,积极建链,先后建设中粮、雪健、南街村、舞莲、美宜家、石磨坊、新汇7家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和金囤玉米产业化联合体,成员包含82家种植合作社、11家粮食收储企业、8家粮食加工企业、32家食品生产企业和16家农业综合服务企业,涵盖良种培育、优质小麦种植、农业科技服务、粮食仓储、粮食加工、食品生产等多个领域。联合体内成员以分工协作互利共赢为前提,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联结了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有效融合。

政策“强链”。为促进小麦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增强各联合体成员间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粮食收购的履约率,漯河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漯河市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漯河市支持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推进“三链同构”的若干措施》《关于印发漯河市支持小麦产业化联合体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从2020年开始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小麦产业化联合体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每亩补贴20元;对市内选育的新品种,通过国家级、省级审定的品种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目前通过国家级审定小麦品种5个、省级审定品种2个。

金融“补链”。为促进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降低联合体内企业融资成本,漯河市政府组织召开金融机构与联合体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参与联合体建设,制定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支持联合体发展。目前已有生意宝、中原农险、省农担、中原银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联合体建设,为联合体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实施四大行动

着力提升价值链

实施品牌提升行动。积极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开展好粮油评选,宣传好粮油产品,提升优质产品的供应,2017年以来,1家企业获得“中国好粮油加工企业”称号,7家企业获得“河南好粮油(主食)加工企业”称号,12个产品获得“河南好粮油(主食)产品”称号,临颍县获得“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称号,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省级示范企业”称号。积极融入“漯河制造”品牌战略,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培育出了南街村、卫龙、喜盈盈、盼盼、舞莲等一批知名品牌。

实施主食产业化行动。近年来,漯河市充分利用“中国食品名城”“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的金字招牌,发挥食品名城优势,以粮食精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化建设为核心,引导企业向精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发展,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舞阳县舞莲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了年产15万吨面粉技改项目,购置先进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175台(套),自动化设备占全部设备比重达到98%,实现100%联网,数据自动采集比率达到99%,出粉率提升至77%以上,面粉质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今年3月份已投入使用。漯河市新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小麦淀粉和谷朊粉生产线,每年新增优质小麦淀粉2.1万吨和谷朊粉0.5万吨,年产值1.172亿元,实现新增效益260万元。中粮面业(漯河)有限公司新投资12亿元建设90万吨/年小麦加工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近封顶。实施育苗计划,培养“桂花香”“冬有”“粮合谷”“卓汇”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主食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项目招引,积极引导宏绿食品、杨老大等主食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优势。目前,形成临颍休闲食品产业集聚区、漯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产业园区,汇聚了一批知名企业,超10亿元主食企业3家,超亿元主食企业30家。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在漯河市政府与河南工业大学合作框架下,漯河市粮食部门与河南工业大学设计研究院开展合作,多次进行深度对接洽谈,双方在合作目标、合作内容、合作机制方面达成共识,拟定以“科技赋能粮食产业发展”为主题,以打造“漯河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区”为目标,打造“农、粮、食”融合发展新模式,在粮油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主食产业化工程提升、粮食仓储物流信息化、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等8个方面进行合作。促进企业与漯河食品学院食品研发中心、河南食品科技研发协同创业中心等研发机构合作,研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提升新工艺,为科技赋能粮食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目前,已有8家企业与河南工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协议,开发新产品17个,获得科技成果1项。

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漯河市设立“市长质量奖”和“市长标准奖”,对主导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和组织,由市财政给予奖补。全市80%的规模以上企业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制定食品生产加工标准88项,参与制定与食品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达39项。完善质检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市、县、企三级质检体系,漯河市粮油饲料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获得了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检测范围涵盖小麦、玉米、小麦粉、油脂等多个品种,提高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使“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得到保障。

做好市场和物流

着力打造供应链

在供应链建设方面,漯河市着力做好市场和流通大文章。

确保优质原粮供应。漯河市以“发展四优四化”为重点,优化种植结构。2022年夏粮总种植面积221.08万亩,其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为122.56万亩,为全市食品企业提供了大量优质中强筋小麦。

积极实施产后服务建设。截至目前,漯河市共建设31个产后服务项目,原址改造仓容5万吨,购买设备432台(套),服务范围覆盖三区二县。通过产后服务项目的实施,多渠道开发利用现有企业仓储设施,整合仓储设施资源,促进粮食提质减损和农民增收。

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网络销售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推广“网上粮店”“网上食品”等新型零售业态,完善城乡粮油配送供应网络。引导企业入驻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网红”卫龙食品成为继双汇发展后漯河市第二个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


编辑: 王权
审核: 谷文杰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
人民三农网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