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干净整洁,处处草绿花香,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健身广场上老人孩子锻炼身体,凉亭里不时传来一阵阵的欢笑声,走进京郊顺义区李遂镇,看到的是满满的乡村幸福光景。
村民幸福生活的背后,得益于李遂镇坚持高质量发展,连续4年制定出台一脉相承的乡村振兴制度文件,逐步搭建起契合李遂实际、凸显李遂特色、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引领、人才引领、能力引领“三引领”,推动乡村实现产业振兴、环境振兴、民生振兴“三振兴”,打造了“3+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李遂模式”。
强化党建增进民生福祉
“一整个暑假,每到周五,孩子都要来,雷打不动,孩子说喜欢京剧,这个培训让她学到了很多传统京剧知识,收获颇丰,感谢镇党委、政府,希望多多举办此类益民活动。”近日,针对李遂镇在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党建引领·国粹润心”活动,家长们纷纷点赞。
近年来,李遂镇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制度机制保障先行,创新设计“遂新计划”党建工程,打造多个党建品牌。沟北村的“国学驿站”、赵庄村的“一针穿四线”,以及“国粹润心”“雁阵工程”等各具特色的活动,激发了民生发展的活力。
2021年,李遂镇37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放,搭建集党员教育、管理、培训、服务,以及社情民意沟通等一体化党建工作新平台,每年接待党员和群众2万余人次,综合文化效能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区第一名、全市前十名,2022年排名全区、全市双第一,2023年获评首批“北京市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
组织引领强党建,李遂镇先后制定实施《李遂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纲领文件,明确划定了45项具体工作任务,系统性增强镇党委抓乡村振兴的组织能力和调度力度,开启书写乡村振兴“李遂答卷”的新篇章。
如今,李遂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社会救助、就业帮扶、健康促进、民生服务等高效推进。完成2所幼儿园改造,为孩子们创造更加整洁安全的学习环境;改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选址新建养老照料中心、心理服务站、便民商业网点等;创新思路免费为全镇900余名80岁以上老人购买“普惠保”保险;未诉先办为16个村安装智能门禁、修缮路灯、新增停车位等,抢修破损道路、污水改造、破除蔬果滞销困境等一系列“关键小事”,得到百姓一致好评。
用好人才实现产业兴旺
在李遂镇政府的南侧,双河产业园的标志醒目而立。该镇积极打造主阵地、牵引主项目、搭建主平台,建成“一区三园”(食品安全产业园区、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小创业园、双河产业园孵化园),制定企业扶持办法,引进企业约500家,其中亿元级企业12家。
招商引资是产业兴旺的有效路径,而如何招、怎么引,关键靠人才。对此,李遂镇狠抓“关键少数”,培育一大批讲政治、守纪律、敢担当、有能力的乡村年轻干部。同时建强后备队伍,深挖各村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业、医疗技术能手等本地人才,并对农村实用人才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和广泛宣传。如今在李遂镇,人人招商、人人干事的氛围愈发浓厚。
人才引领开启乡村致富新局面。顺着李遂镇双河产业园往西走,只见一片占地百亩向日葵花海,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此打卡拍照。这里便是李遂镇在集体林场精心打造的“顺遂园”,园内种植有向日葵、血麦、花生等经济作物,因景色优美,成为顺义区“网红打卡地”。
作为首批“北京市示范性集体林场”,李遂镇集体林场成为盘活“沉睡资产”、激活集体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目前,集体林场养护林地面积达到1.25万亩,通过“林场+村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林禽、林菌、林药、林花、林蔬,目前养殖灵芝油鸡2000只,种植林菌50余亩,已和镇域6个经济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400余人。
为进一步拓宽乡村致富渠道,李遂镇还将村党支部领办物业组织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强村级“造血”功能的有效手段,以柳各庄村党支部为试点,建立物业管理公司,积极探索“村党支部+物业”的“红色物业”模式,不断为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注入“红色活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基层治理精细化双促、双赢。
有效治理提升人居环境
今年以来,李遂镇宣庄户村提升村西精品街道路、南环村路等,清除道路两侧种植物后铺设柏油路面,一改道路狭窄、坑洼不平现状,得到村民点赞。“没修路之前坑坑洼洼,尤其是下雨天泥泞不堪。现在干净整洁,就连开车的噪音都小了,也不用担心下雨。”宣庄户村村民李怀刚满意地说。
一条乡村路,关乎民生幸福。3年来,李遂镇建养并重,大修乡村公路19公里,强化路产路权维护和日常养护修补,2022年全区5条北京市最美乡村路中4条在李遂、1条过境李遂;新建客运汽车停靠站、站台各3处,安装路灯900余盏,结束了个别村不通公交、部分道路有路无灯的历史;利用疏整促腾退空间和人居环境整治挤出空间,施划停车位500余个。
“以前没有停车位,我们工作人员和顾客的车辆横七竖八的停放,挺浪费空间的,现在好了,停车线规整划一,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位,空间被合理利用,我们店生意都更好了。”位于顺平南线附近的商家对政府开展的停车环境整治十分认同。
如今,生活在李遂这座健康小镇,村民幸福感大有提升。记者在该镇的和谐广场看到,许多附近的村民在广场跳广场舞、健身,孩子们在嬉笑玩耍,情景好不热闹。
这两年,李遂镇实施和谐广场升级改造、新建“旅宿文化园”、口袋公园,农村硬件环境显著提升,同时大力推进平原造林,落实落细垃圾分类、河长制工作,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2022年垃圾分类年终考核全区第一名,6个村(小区)获评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村(小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增强。3年来,新增绿化美化面积120余亩,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完成平原造林1100余亩,管护平原生态林720余亩,建成保育小区5个,辖区河流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经过三年来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发力,镇域空气质量不断向好,2023上半年PM2.5累计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区第一名。
蓝天白云、清水绿岸见证了乡村生态振兴带来的蝶变,李遂镇美丽乡村“新名片”愈发明亮。“感觉环境越来越好了,灰霾天越来越少了,垃圾也越来越少,一眼望去绿植更多了,天更蓝了,遛弯心情也舒畅。”西营村村民高玉伶说。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伴随的是治理能力的提升。李遂镇持续深化能力引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建设,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遂智课堂”“雁阵工程”、在线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基层党组织干部,想问题、出思路,谋对策、解难题,真正做到一心为民、事事为公。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下一步,李遂镇将坚持“3+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不断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向打造“健康小镇”发展目标持续迈进。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