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7月,全国293个地级市共288个披露了2018-2020年财政数据,本文以此为样本,分析过去三年全国地级市财政实力的变化和现状。评价财政实力本文主要参考指标为财政自给率,反映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另外我们考察一般预算收入税收占比、土地财政依赖度(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补充反映财政收入的质量。
过去三年全国地级市财政实力变化
过去三年财政形势趋于严峻。经济下行、减税降费以及疫情等因素制约收入端,而民生、抗疫等刚性支出不减,全国地级市财政自给率普遍下滑。2018-2020年,288个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由6.6万亿增至6.9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2.5%;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由12.9万亿增至14.7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6.6%,收支增速倒挂,整体财政自给率下滑。2018-2020年,财政自给率下降的城市达到234个,占比81.3%。
财政收支趋紧的同时,财政收入的质量也有所下降,税收占比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度提升。2018-2020年,288个地级市一般预算收入税收占比中位由71.8%降至69.3%;土地财政依赖度大幅上升,中位由42.6%升至48.9%。
分省来看,湖北受疫情影响财政自给率降幅最大,其次是山西和江苏。2018-2020年,湖北地级市整体财政自给率降15.8pct至19.8%,山西和江苏各降8.6pct、7.8pct至44.9%、66.2%,其中江苏财政自给率仍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分城市来看,过去三年财政自给率降幅排名前十中有6个为湖北地级市,分别为武汉、黄石、宜昌、襄阳、咸宁和荆门,其他为山东淄博、黑龙江七台河、山东滨州和吉林长春。湖南株洲、内蒙古乌海财政自给率逆势上升10pct左右。
当前288个地级市财政实力全览
华北区域:财政自给率处中上水平,近年区域差距缩小
华北区域财政自给率整体位于全国中上游,区域差距近年缩小。2020年末山西、河北、内蒙古地级市整体财政自给率分别为44.9%、42.4%、38.9%,排名全国第6、9、12位。实力较强的山西近三年财政自给率有所下降(-8.6pct),内蒙古财政自给率逆势升高。
省内财政实力分化最明显的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呼伦贝尔、巴彦淖尔2020年财政自给率仅14.5%、17.1%、18.6%,居288个地级市第264、248、236位(由高到低);鄂尔多斯财政自给率则达到70.0%。山西自给率较高的是太原和晋城,均在50%以上,运城和忻州较低;河北各地级市差异较小,石家庄、廊坊和唐山财政自给率较高,均在50%以上。
从财政收入质量来看,河北地级市税收收入占比整体较低,11市一般预算收入税收占比均低于全国中位(69.3%)。华北地级市中长治、太原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在60%以上。
东北区域:黑、吉自给率偏低,辽宁尚可
东北区域黑龙江和吉林地级市财政自给率位于全国下游水平,辽宁位于中上游。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地级市整体财政自给率分别为21.1%、26.3%、44.2%,排名全国第24、23、7位,2018-2020年财政自给率分别下降6.3pct、6.5pct、4.9pct。
分城市来看,黑龙江和吉林地级市财政自给率多数偏低,其中伊春、白山、辽源、四平、绥化、齐齐哈尔、双鸭山、白城自给率在15%以下,在288个地级市中排名250名以外;辽宁地级市财政自给率相对较高,其中大连、沈阳、盘锦最高,分别达到70.1%、68.5%、64.9%,排名全国第27、30、34位。
从一般预算收入税收占比看,东北三省的省会均居前列,哈尔滨、长春、沈阳税收占比分别达到82.9%、79.8%、81.7%。从土地财政依赖度来看,东北城市多数依赖度不高,除长春外均低于全国中位。
华东区域:财政实力整体较强,江、浙表现亮眼
华东区域财政自给率整体较高。2020年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安徽、江西地级市整体财政自给率分别为71.9%、66.2%、59.0%、58.4%、43.0%、37.6%,排名全国第2、3、4、5、8、15位。
分城市来看,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财政自给率遥遥领先,2020年达到101.7%、101.1%、93.3%、88.5%、85.5%,均排名全国前十。华东六省中财政自给率相对较低的有抚州、六安、丽水等,均在30%以下。
从财政收入质量来看,江、浙地级市税收占比明显领先。浙江除舟山外,税收占比均在80%以上;江苏全部地级市税收占比均在75%以上。六省中,福建宁德、浙江衢州、江西景德镇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达到78.9%、72.7%、72.3%。
中南区域:分化,财政自给率广东遥遥领先
中南区域财政自给率相对分化。最高的是广东,2020年地级市整体财政自给率为73.9%,排名全国第1位。河南、湖南、湖北财政自给率处于中游水平,2020年分别为40.0%、35.8%、29.8%,排名全国第11、16、19位;广西财政自给率处于下游水平,2020年为27.9%,排名全国第21位。
分城市来看,广东省地级市财政实力较强,深圳、东莞、中山、佛山、惠州、江门、广州、珠海8市财政自给率均高于55%,排名全国前60,深圳达到92.3%;广西地级市财政自给率整体不高,省会南宁最高为45.4%,排名全国第90,百色、来宾、贺州、河池较低,在20%以下;河南和“两湖”地级市分化较明显,其中长沙、郑州、株洲、洛阳、武汉自给率较高,在50%以上,张家界、黄冈、邵阳、随州、十堰、信阳较低,均在20%以下。
从税收占比来看,湖北地级市表现较好,各市税收占比均超过70%,最高武汉为84.6%,最低黄石为71.2%;“两广”表现分化,部分城市税收占比较低,广西河池、广西百色、广东茂名、广东韶关分别为51.2%、51.7%、52.0%、52.1%。各地级市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为分化,从已公布数据的城市来看,湖北黄冈、广西玉林、湖南张家界、湖北荆州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分别为71.7%、70.3%、66.6%、64.6%。
西南区域:财政自给率整体处于全国中下游,省会城市较强
西南区域四省财政自给率整体位于全国中下游。四川、贵州、云南2020年地级市整体财政自给率分别为38.0%、31.2%、30.4%,居全国第14、17、18位。西藏财政实力较弱,2020年整体财政自给率为10.0%,排名靠后。
分城市来看,西南四省省内财政实力分化明显,省会城市实力较强,贵阳、成都、昆明财政自给率为58.9%、70.5%、74.3%,排名全国第48、25、16位;贵州毕节、铜仁,四川广元、巴中,云南临沧、普洱、昭通财政实力较弱,自给率在20%以下;西藏地级市整体财政实力较弱,均在30%以下。
从税收占比来看,省会城市最强,贵阳、成都、昆明、拉萨分别达到76.9%、74.3%、79.2%、86.3%,较弱的城市有巴中、安顺等,占比低于50%。从土地财政依赖度来看,西南地区多数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高,63.9%的城市高于全国中位,眉山、绵阳、南充最高,为79.5%、67.1%、66.9%。
西北区域:财政实力整体偏弱,甘肃、青海自给率低
西北地区五省财政自给率整体位于全国中下水平。陕西财政实力相对较强,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38.0%,排名全国第13位;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整体财政自给率分别为28.3%、26.7%、21.0%、15.4%,排名全国第20、22、25、26位。
从城市来看,西北地级市多数财政自给率在全国中位之下,相对较好的有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嘉峪关、榆林、西安、银川,其他城市均在50%以下。
从税收占比来看,陕西城市表现相对较好,榆林、西安、安康、咸阳为83.0%、78.9%、78.8%、77.7%;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的城市有安康、天水、咸阳、西安等,在60%以上。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