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乡村第一名 在这个省我不意外
九行 2021-07-27 凌淼

IMG_256

说起最美乡村,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自己家乡的图卷。但有时候,别人的家乡也会赢得让人心悦诚服,比如说福建泰宁。

就在前不久,《小康》杂志公布了“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排行榜”。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以总评分97.12的成绩高居榜首。

IMG_257

泰宁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榜单第一 / 新闻截图

先别急着嘲讽“哪里来的野鸡给自己加戏”,这份榜单可不水。首先组织方《小康》杂志和《求是》杂志一脉相承,是党政机关主管主办的权威刊物;其次评选方式也颇为严谨,从通过“环境卫生”“特色产业”等关键词抓取网络大数据,到实地开展专题调研,再加权了社会公众态度和专家评审意见,最后综合得出结果。

而这也引起了我们的好奇:福建泰宁,这座看似与热搜绝缘、人口仅有10万的小城,究竟凭什么从全国2757个县域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

走进泰宁,一眼就能看穿上天对它的厚爱。

武夷山南麓,福建与江西交接的闽西北,群山汇聚,东流入海的闽江,在走出建宁县地界后,便直接遇上了泰宁。

IMG_259

泰宁的山水充满了野性 / 图虫

作为连接沿海省份福建和内陆中原的枢纽,早在四亿年前的古生代,泰宁所在的陆地还沉没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

可身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活跃地带,泰宁注定无法平庸。在地质活动的鬼斧神工面前,经历了海底抬升的陆地初始化,频繁的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大量赤红色岩层,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被剧烈抬升和切割,红色的岩层如缎带般被挤压揉皱,断陷的盆地逐渐抬升成了沟壑横成的山体。

IMG_260

青山之下是赤红的山体 / 图虫

随之而来的,是风力、水流和重力多种合力,如美工刀一般,勾画出了峡谷飞瀑、洞穴石柱、岩槽峭壁等丰富地貌,一片广袤达234.88平方千米、堪称中国东南地区面积之最的壮美丹霞在泰宁长成。

这番“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美景,不仅在《航拍中国》第二季中刷足了存在感,更带来了多项可以载入泰宁史册的浓墨重笔。独具风格的一方山水,让泰宁先后获得了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重量级荣誉。其中,李家岩丹霞岩槽和金湖船岩,还分别创下了最长丹霞岩槽和最大单体丹霞洞穴两项世界纪录。

IMG_261

大自然在泰宁勾勒出奇美的丹霞地貌 / 《航拍中国·福建》

丹霞地貌在中国并不罕见,但泰宁的丹霞奇就奇在背负青山,头枕绿水,用浓郁的赤红和碧绿冲撞出了风格鲜明的山水画卷。

这里被誉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任性地坐拥着世间罕见的“水上丹霞”,池潭水电站落成,蓄水而成的人工湖大金湖,水漫至泰宁连片丹霞峰林。碧水映衬着高低错落的百里丹山,船行其间,犹入画卷。

IMG_262

泰宁大金湖的丹霞群岛 / 图虫

而泰宁的另外两奇,也离不开丹霞和河网相互作用的奇妙公式。

流水的冲蚀,让丹霞山体的悬崖峭壁上长出了“洞套洞、洞叠洞、洞连洞、洞穿洞”、密集处可如巨型蜂窝的洞穴博物馆;飞瀑和溪水沿着蜿蜒的沟壑持续切割山体,经年累月,山体一分为二,风化剥蚀之后形成线谷、巷谷甚至峡谷,便有了悬天峡、通天峡、蟠龙峡、倚天峡首尾相连的“峡谷大观园”。

泰宁的山水,单看也是迷人的。有形如幼猫,揣手伏地却好奇地仰起头颅的“猫儿山”;有比肩继踵却又若即若离的八座高峰相连而成的“八仙崖”。久居于如此写形又写意的环境中,人也练就出了超凡的想象力。在面对状元岩景区形同五只猛虎奔赴山林的五座山峰时,“五趾山”和“五虎上山”等印象齐齐蹦了出来。

IMG_263

猫儿山 / 图虫

亲近泰宁的水,就完全不需要想象了。不论是泛舟九龙潭还是上清溪,都是移步异景的葱茏绿意。静静流淌的水流,就像一个缓缓拉近的镜头,把如《泰宁县志》所描述“溪流曲折,脉理络绎,宜为秀气所凝”的美景一一呈现。

一座古韵犹存的明城

泰宁的山水不简单,历史同样如此。

建县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王朝,泰宁原本叫作“归化”,直到北宋时,这里走出了状元叶祖洽。

当时正值保守派和变法派之间暗流汹涌,主张变法的叶祖洽在殿试时所做的文章,并没有受到考官苏轼的赏识。最终因为两派考官意见不一,宋神宗出面亲定“龙飞榜”,“北宋第一个状元”的头衔才落到了叶祖洽身上。

而后哲宗继位,叶祖洽被委以重任,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令。打工之余,也不忘给家乡代言。他嫌归化之名,配不上这座魂牵梦绕的闽西小城,于是请当时福建按察史奏请朝廷改名。

IMG_265

让游子魂牵梦萦的是泰宁的这份灵秀 / 图虫

受叶祖洽“天下无水不朝东,但家乡绕城的杉溪和山东曲阜孔府门前的泗河一样,都向西奔流数十百里”的启发,也感动于“处深山穷谷之间,有山林鱼稻之乐,人自足用,无所外求”的桃源绘像,哲宗将曲阜孔子阙里的府号“泰宁”赐作县名。

高山作城廓,清溪如绶带,山环水绕的泰宁,因地处偏僻,历朝历代的战火都绕过了泰宁,确实应了“国泰民安,岁月宁静”的愿景。

IMG_266

山水护佑了泰宁 / 《航拍中国·福建》

与世隔绝的静谧,也让流淌于闽地的耕读传统在此淬炼提升。小小的泰宁,甚至一度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这片地灵人杰且尚学的宝地,还曾吸引了南宋理学家朱熹、北宋名相杨时等大家来此游历讲学。

而泰宁的古迹,就像一樽樽容器,完美地封存好了这份悠长而丰盛的历史。

大金湖两岸的岩壁上,保存有不少建于岩中的岩寺。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以“洞中有钟乳滴泉,甜若甘霖”命名的“甘露寺”。

相传甘露寺是叶祖洽的母亲为求子还愿所建,是除北岳恒山悬空寺之外的,中国唯二的另一个悬空寺。古寺建于一处高八十米的岩洞下,左边是一块形如洪钟的巨石,右边是一面如同巨鼓的红岩,因此在当地又有“右鼓左钟,妙(庙)在其中”的说法。

IMG_267

建在岩壁上的甘露寺 / 图虫

因为岩洞上宽下窄呈倒三角形,所以甘露寺上不需要片瓦遮头,下不需要地基支撑,仅需一根立柱就支撑起了上殿、唇楼阁、观音阁、南安阁四幢重楼叠阁,从而造就了一座“一柱插地,不假片瓦”、悬于半空的建筑奇迹。

据说日本名僧重源法师就曾在到访中国时受到了甘露寺的启发,回国建造了奈良的东大寺大佛殿。

而泰宁史上的建筑奇迹当然不止一处。在泰宁古城,明朝末年的兵部尚书李春烨在此修建了一座拥有120间房屋的气派民居“尚书第”。

IMG_268

尚书第的牌匾 / 图虫

其中青石甬道纵横交错,雕花门楼层层相叠,雕梁画栋无一不精致传神。泰宁曾盛产杉树,尚书第所用木材均为杉木,因其耐保存,尚书第也成了福建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

走出尚书第,一条中间花岗石、两侧鹅卵石铺就的路面,连接着尚书巷两侧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商铺和民居。一侧是光影斑驳的老墙,一侧是现世人间的烟火,泰宁的昨天和今天,就这样交汇于此。

像泰宁一样生活

当碧水、幽谷、丹霞山的清秀风光,与岩寺、古城、尚书第的厚重历史相叠,便托举起了一种名为泰宁的慢生活。

“泰者,安也;宁者,静也。”泰宁,城如其名,本就是一方安宁静美之地。在这座有着满城风景半城美食的小城里,一切都透着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连做豆腐都不例外。

泰宁上青乡出产豆腐,但当地人制作豆腐既不用石膏也不用盐卤,而是靠豆腐凝结后所剩的上清液,发酵得到的陈浆来点豆腐。在煮开豆浆后,匠人们会耐性地勺一瓢陈年老浆,将盛有陈浆的木瓢沿着新鲜豆浆的液面缓慢地画圈,让陈浆均匀混入豆浆里。

IMG_271

游浆豆腐 /《寻找泰味》

水瓢在豆浆中反复游动,在瓢复一瓢的“游浆”过程中,豆浆慢慢地浮现出小米粒,进而凝成大片的豆花。这样精工细作出来的游浆豆腐,有入口即化的鲜嫩口感,但是压榨后外皮富有韧性,过油炸制而成的油炸豆腐,外酥里嫩,堪称一绝。

在泰宁,把自然吃到嘴里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用乌楮枝烧成灰,把混合了乌楮灰的碱水加入糍粑团中,在石臼中反复舂打后团成小团上锅蒸制,便做成软糯香甜的乌楮粳米糍。

更诗意又美味的吃法是,采摘初春田间冒头的鼠曲草洗净榨汁,用以和面做皮。咸可包腊肉春笋,甜可包红米红糖。因鼠曲草又名暖菇,这样用料丰富的美食,民间称之为暖菇包。

IMG_272

春天的味道从暖菇包开始 /《寻找泰味》

虽然泰宁依山傍水,有金湖鱼、稻田鸭等河鲜家禽,也有明笋、红菇等山珍,但食材来源广泛,并没有让人放弃在烹调上的创造性,家常的食材到了泰宁,也会被找到不同寻常的打开方式,比如韭菜。

据传叶祖洽的母亲为儿赶考践行时,曾用韭菜和面做饼,卷入馅料做成了一道色如碧玉内有乾坤的“碧玉卷”。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这道带有历史温度的美食,依旧以家常小吃的身份,流传于泰宁的街头巷尾。

IMG_273

碧玉卷是泰宁人都爱的小吃 /《寻找泰味》

如同饮食一样没有被丢掉的,还有泰宁的民俗。

位列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梅林戏,是泰宁人在徽班的基础上,加入了当地特色的地方故事和民间土戏融合再创而成。如今在乡镇赶圩时,人们仍能在简陋热闹的戏台上,看到满脸油彩的表演者们,“敲起叮咚鼓,唱起摩郎腔”的精彩演绎。

演员在排练梅林戏

而听戏喝茶,正是泰宁人的人生乐事。

在泰宁,不同的茶,吃法也截然不同。岩茶,用开水冲泡茶叶品茶汤;藤茶,手搓成团晒干成丸后,闲来无事干嚼着吃;擂茶,则和常德擂茶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将茶叶、草药以及芝麻、豆子、花生、锅巴等各类食物,混入擂钵中舂碎,再冲入肉汤泡着吃,热闹得能顶半碗饭。

戏听完后再点一曲,茶喝完后再续一杯,直到夜幕初降,寻常巷陌中亮起灯火。这便是馋哭打工人,但在泰宁人看来平凡却也安宁的日常。

IMG_275

暮色下的泰宁古城 / 图虫

编辑: 凌晨
审核: 凌淼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人民三农网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