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 人民三农乡村振兴观察报告:高质量创建新时期国家级农业项目 示范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
人民三农 2021-08-20 王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号召下,针对双循环背景下的供给侧改革需求,我国对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的补贴和支持政策进行了大力调整。

如何理解新时期国家对农业项目的重点扶持政策,合理升级、建设国家级农业项目,申请扶持资金,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各级政府和涉农企业迫切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2021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紫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正式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国家财政部以“每年补贴5000万元、连补三年”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支持,用于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建设。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大力发展农业、建设乡村必然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已成为各级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紫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正式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国家财政部以“每年补贴5000万元、连补三年”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支持,用于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建设;湖北省、武汉市及新洲区进行同步配套,为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新洲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区级各相关政府机关为组员的区级领导小组,举全区之力统筹、协调建设工作,督导督办工作进度,大力支持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建设工作 ;后续,还会持续不断地完善政策支撑,出台专项政策,积极整合财政部门、农业部门、水利部门、交通部门等建设资金投入项目区建设,同时列出专项经费,吸引高科技人才、组建专家团队、宣传推广品牌,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的品牌提升、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正如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产业发展司印发的《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所明确的,“建设一批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落实落细、业态类型丰富、融合主体多元、联农带农紧密的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等国家级农业项目是在新时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持续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首先,从政策角度来看,通过国家级农业项目的先试先行,集中优势力量,为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提供有据可依的解决办法,为补齐“三农”问题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科学道路,更为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其次,从产业角度来看,通过各类国家级农业项目的规划建设,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立足优势和资源禀赋,瞄准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明确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先顺序,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为引擎、产业集群为骨干,省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同时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产业教育文旅“三位一体”,为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途径,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第三,从财政统筹安排上来看,2017年以来,国家级农业项目申报成功会得到中央奖补资金以及与之配套的各级政府统筹资金,在借奖补资金完善地方基础设施的同时,撬动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促进地方发展特色产业。

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截至2021年1月,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91.21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园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从引进人才角度来看,国家级农业项目可以快速拉升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优势,从而促进地方就业、优化生产方式、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五类农业项目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与资金扶持重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乡村产业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推进中,有意识地培育一批前延后伸、横向配套、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从而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创新  “链队”更加有力,全产业链“链主”企业不断涌现,增强全产业链“链农”参建动力,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贡献,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国家扶持农业农村领域的各项预算持续增加,突出锁定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版块。将农业强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以下五个农业领域予以政策和资金重点扶持,寻找、鼓励、帮助优质的农业项目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拉动区域经济活力,实现产业合理规划和融合发展。

第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了15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各地创建了3189个省、市、县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格局。

贯彻中央部署要求,中央财政持续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91.21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园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创建的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申报成功扶持资金达上亿元。产业园区可以获得还林造林补贴、水电路补贴、农机购置及更新补贴、土壤改良及提升补贴、基建补贴等。

每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扶持资金为2亿元(国家资金支持1亿元、省级资金配套1亿元),同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可享有国家低息贷款,从前三批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情况分析显示,每个园区可申请25年的国家贷款,利息约1.5%;如果是企业主体参与产业园创建,依旧可以申请国家低息贷款,用于产业园基础设施、生产线、厂房之类的基础建设。

第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旨在支持建成一批年产值≥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 转变为“合作共赢”,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首批批准建设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央财政对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进行适当补助,2020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安排5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集群建设,2021、2022年财政资金也将继续支持产业集群建设。

第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直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农村产业健康发展是我国农村工作的基础,通过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基础。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是促进返乡入乡就业创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2017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在全国范围开展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计划在2020年建成300个,截至2021年1月已公布两批共210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于2020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发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作用 进一步做好促生产稳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将符合条件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给予再贷款、贴息支持和农业信贷担保费用减免政策。鼓励地方政府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投资专项,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示范园加快发展。项目创建通过后,国家将会给予项目500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项目运营。

第四,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支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农业产业强镇落脚点的产业多指在特定区域中、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的农业产业,这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农业产业的相互融合,其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更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预计五年内,全国将建设1500个农业产业强镇,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每年300个创建名额,2018、2019、2020年分别批准254、298、259个乡镇开展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每个乡镇补助资金1000万~1700万。

第五,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2017年起,农业部开始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重点支持大田种植、园艺作物、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试点建设。

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县市予以投资补助。每个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总投资应在2000万元以上,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不超过2000万元,且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项目实施主体自筹资金不低于项目总投资40%,并需要提供出资承诺书。

新时期国家级农业项目建设的整体原则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强调了国家予以重点农业项目以政策、资金扶持的几个原则:第一,实行以奖代补,赋予地方资金使用自主权,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围绕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联农带农增收等,统筹使用奖补资金,赋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第二,实行先建后补,推动地方加强产业园创建,中央财政按照批准创建、中期评估、评价认定等环节,对每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批下达奖补资金,这有利于推动地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县级主体责任、调动建设积极性、提高产业园创建成效;第三,实行部省奖补挂钩,对支持力度大的省份给予倾斜支持,为引导各省增加产业园建设投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创新管理机制,按照年度支持产业园建设的省级财政自有资金规模,分档确定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产业园申报指标,对批准创建且达到条件的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已获批创建的国家级农业项目的成功经验,各地农业项目在建设时需深刻理解国家在新时期对核心农业项目的要求,合理进行规划和运营,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争取国家政策及资金扶持,做大做强。

其一,主导产业有优势具特色,力争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迄今为止,国家批准创建的国家级农业项目,均立足当地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综合施策,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强化链条延伸和集约开发,打造产业集群,将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在区域甚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泡菜产业,建设泡菜原料新品种繁育试种基地、泡菜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泡菜农耕文化体验基地。2018年,园内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新增7家省级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集中度达78%,年加工泡菜原料170万吨,年产值165亿元,占全国泡菜市场份额的1/3。拥有国家级泡菜质量检测中心、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泡菜博物馆以及经商务部审核颁发的中国泡菜行业标准。2020年11月,由中国眉山主导制订、眉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的国际标准ISO24220《泡菜(盐渍发酵蔬菜)规范和试验方法》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终国际标准草案阶段(批准阶段),这也标志着四川省在ISO框架下的食品标准制实现了“零”的突破,是我国泡菜产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的直接体现,这也是全国在ISO框架下制定的第6个食品标准。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累计投入资金9.5亿元,建成高标准泡菜原料基地16万亩,其中万亩泡菜原料基地12个,辐射带动发展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33.5万亩,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8.4万亩。

其二,聚集科技生产要素,成为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或国家级研发、试验、检测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可或缺的标配。申报国家级农业项目的各单位要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紧密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示范、推广,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同时,要加大政策优惠力度,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大力开展创业孵化,吸引大学生、返乡农民、复原转业军人等实用人才创新创业。

吉林省集安市已开发人参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4大系列600余个深加工产品,人参根、茎、叶、花、果全部开发出国药准字号产品。

吉林省集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国家人参加工技术研发中心。2018年,产业园内企业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9项,投入研发资金7713万元,同比增长429%。在全国率先破解了非林地人参种植技术难题,实现了人参根、茎、叶、花、果实的全株开发利用,审定了5个人参新品种,获得35项发明专利,参与制定7项人参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

浙江省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2.1亿元搭建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沧海慈湖农创客基地、国际食品研发中心三大科创平台。其中,国际食品研发中心可入驻国际化高层次研发人才300名以上,引进浙江大学等12家科研单位,组建16个专家团队,确保每家企业都有一家科研单位对接,每个重大项目都有专家团队服务。

其三,产业融合不断深入,积极探索深度融合和系统经营模式。国家级农业项目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力求科学规划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休闲、服务等功能版块,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产业间横向拓展,逐步打破一二三产业割裂形态,形成产加销、农工商、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格局。

产业园的绿色发展让安溪茶叶的品牌价值得到持续提升,目前,园内7个乡镇中有2个乡镇、19个村入选淘宝镇、淘宝村,2018年茶叶电商交易额可达32亿元。

茶叶产量约占全国的1/20的福建省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除了建设标准化种植的茶园之外,致力于打造铁观音产业大格局,花大力气促进茶产业向茶机械、茶包装、茶配套、茶创意、茶食品及精深加工等领域延伸,已经形成茶叶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人才、电商等各类产业要素聚集的现代高效茶业示范经济综合体,2018年涉茶总产值达106亿元。

入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山西省清徐县,建成优质粮食生产基地3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11万亩、葡果生产基地6.8万亩、规模健康养殖基地3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个,建成试验示范基地4个,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四大高效特色生产基地;同时重点培育打造“水塔”牌老陈醋、“紫林”牌老陈醋、“六味斋”牌肉制品、“大常”牌蔬菜、“日前”牌葡萄、“皇汁园”牌葡萄、“晋都”牌白酒、“马峪”牌葡萄酒等8个优势农产品品牌,布局高标准规划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建设醋都小镇和甜蜜小镇,实施振兴葡萄产业行动计划,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交通、民宿、工业、农业、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相对成型、成熟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条的区域。作为优质产业融合代表,清徐老陈醋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并已初步形成了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其四,绿色发展理念需贯穿国家级农业项目申报及建设始终。根据我国农业部门明确提出的 “一控两减三基本”这一基本要求,各个农业项目全面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污染防治,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资源,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黑龙江省庆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定位稻米全产业发展,155万亩水稻田全部实现绿色种植,481项指标均达到欧盟有机标准,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品牌价值达118.23亿元,位居全国大米品牌榜第三位。同时推进秸秆造纸、生物质发电、酵素叶面肥生产、秸秆收储运、土壤修复碳基肥等多种形式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开展。目前正在推进的稻壳汽化发电项目,已完成秸秆堆沤肥2.5万吨。

其五,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成为联农带农增收示范区。国家级农业项目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结,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务工就业等形式,推动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深化“订单农业+合同价收购+二次分红”利益联结模式,探索构建“大园区+小庭园”“大产业+小业主”等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贵州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行“三变”机制,创新利用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培育“农民股东”。

贵州省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深化“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把国有企业、村集体、企业、农民连成一个共同体,形成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示范样板。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蔗糖为主导产业,坚持带农、惠农、富农、兴农导向,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保底价+市场二次连动价”的“二次分红”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优先返聘”模式,“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金融”的“保底收购”模式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其六,发展区域公用品牌,强化自身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2019年6月颁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国家各级农业项目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大力推进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品牌培育力度,构建以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保护、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为基础,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以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补充,驰名商标、著名商标齐头并进,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业品牌体系。

申报国家级农业项目需注意的问题

国家级项目的申报过程是严格的,对于申报文件的要求也极其严谨,需要申报主体单位与材料编制单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精诚合作,共同完成。

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申报为例,《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总体要求、建设内容、支持政策及工作要求。实施方案内容应该包括田园综合体的基本情况、可行性论证情况、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建设内容和任务、预期成果,形成“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年度工作进度安排;实施方案应该明确田园综合体建设、管理主体,对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社会资本参与情况进行说明,对可持续运营机制进行论证。在汇报评审的过程中,如果申报材料结构与内容未能按照通知文件进行编写或有所缺失,都会被评审专家直接指出,并按要求对照修改。对修改后仍明显不符合要求的实施方案将不予备案,并取消相关试点试验资格,收回试点试验相应资金。

所以,作为农业项目扶持资金申报主体的各级政府、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需要准确进入申报程序,才能获得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重视由政府机关下发的通知文件,申报主体与编写单位要对通知文件的内容进行仔细研读。在通知文件中,一般对于项目的总体要求、建设内容、支持政策及工作要求都会有明确的指导性描述。通知文件包含项目申报的具体流程及基础要求、项目实施的建设方向与评估重点,对申报文件的编写结构都有着指导性作用。因此,需要在申报材料的结构与内容上对照通知文件进行编写,同时对文件中命令要求的部分与禁止事项予以关注。

第二,向核心项目靠拢,发展联合体项目。目前,国家重点农业扶持资金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等核心项目上,建设及申报主体的农业项目要向这些项目靠拢。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申报主体规模和条件不达标的情况,这就需要联合多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联合申报,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形式获得国家支持。

第三,政府联合企业,合力打造国家级农业项目。目前,国家出台的多项针对乡村振兴的补贴项目常以各级政府作为申报主体,涉农企业及合作社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比如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以县级政府为主体进行申报,涉农企业及合作社作为实施主体参与创建,申请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国家补贴资金及贷款,作为参与创建的主体涉农企业和合作社也可以享受。

第四,提升申报材料编写单位的专业度。申报材料编写单位需要对项目的基础情况、建设内容、发展要求等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要在政策解读、效益核算、规划设计等技能上有过硬的专业能力,避免在内容编写及申报过程中出现错误,影响申报结果。

2018年,福建省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后,时任安溪县县长刘林霜说,“产业园创建是撬动我县茶产业的关键一役。我们要再接再厉,抢抓产业园创建契机,努力推动茶产业这一最大民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二次腾飞。”

我国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种植结构不同,农业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也不同。有些农业补贴资金是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带动整体产业发展;有些补贴用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则是通过对特殊项目的补贴来平衡整个农业供应链以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虽然国家予以农业政策持续关注、投入补贴资金越来越多,但分配到具体项目上的竞争依旧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更准确理解国家级农业项目的意义,不以获取补贴与名声为目的,而是以获得国家级认定为新起点,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全产业链开发,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民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示范并带动省市县梯次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从而形成以产业园为主要抓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局面,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该文精选自《人民三农乡村振兴观察报告》第二期(2021年7月30日)

《人民三农乡村振兴观察报告》阅读入口:https://report.peoplefarm.cn

咨询电话:010-65361661

传      真:010-65361013

邮      箱:xczxgcbg@163.com


编辑: 王轩
审核: 王威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人民三农网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