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乐活国庆丨第1天:重新思考与食物的关系 把阳台打造成妈妈的实验田
食通社 2021-10-01 余佳茵

2010年,纪录片导演冯可慧一家搬到了珠海海边生活。初到新家时,小区周边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没有早晚街市,也没有卖日常油粮的商店。于是,冯妈妈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一点点地把家里的阳台变成了第一块试验田。从这个故事开始,我们重新思考与食物的关系。

阳台上的小菜田。

“2010年,我还在上高中,每周末从学校回家,我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吃到炒杂菜。里面有番薯苗、空心菜和各种各样的绿叶蔬菜。这些都是从妈妈的阳台菜园里摘下来的。妈妈没有给她的阳台菜园施任何肥料,只用淘米水、茶水和爸爸做的酵素水浇灌,肥料是我们平时剩下的水果皮。蔬菜常常开出很漂亮的花,开黄花的是甜麦菜,开白花的是芹菜,花谢了会结菜籽,来年可以分给好几家人种。”

左:阳台上的甜麦菜,右:阳台上的芹菜。

“就是这样简单易得的材料,在这十平米的阳台和一小池泥土上,一轮轮长出新鲜蔬菜。折让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第一次发现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直接。”

冬天,奶奶在阳台上晒太阳。

烂尾楼旁的菜田:从一家人的菜园梦到一群人的试验田

“阳台上的耕种实验虽然非常成功,但南方潮湿的气候让这一畦菜田闷出了许多小飞虫。于是妈妈想在室外找片空地继续种菜。每天晚饭后,妈妈一边散步,一边寻找适合的土地实现她的菜园理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结识了在小区附近烂尾楼搭棚经营快餐店的华姨。华姨与烂尾楼管理人认识多年,除了经营快餐店,也在烂尾楼空地上开了一点荒,种了些蔬菜。她欢迎妈妈和她一起种。

妈妈很兴奋,动员了爸爸和爷爷一起到烂尾楼旁边开辟出我们的第二块实验菜地。妈妈也经常去华姨的快餐店帮忙,两人慢慢地成为了好朋友。从那时开始,我们全家人都加入到妈妈的种菜活动中来。在粤北养了一辈子蜂的爷爷,搬来珠海后苦于没有地方放蜂,少了好多生活乐趣,这从天而降的菜田,成了老人家的心灵慰藉。爷爷浇水施肥,常常是忙到晚饭前才回家,满头大汗。”

随着菜地的落成,爷爷在菜地旁边重新开始养蜂。

“在大家的精心护理下,菜田的蔬菜日渐繁茂,附近的工人每天上下班路过,都会进来看看。几个热心肠的年轻人还帮忙打了一口井,方便菜园浇灌。耕作不多时,田里就结出了各种各样的菜品,多得我们一家都吃不完。妈妈把富余的菜送给邻里和住得近的亲戚,就这样,大家都吃上了新鲜的蔬菜。来往拜访的亲戚朋友也常常把家里的小朋友带过来帮忙收成。

红薯成熟时,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会拿去很多。妈妈和爷爷觉得惠及大家是件好事;再后来,工厂主管知道我们的菜田用水不方便,就把工厂里的水管接过来给菜田灌溉使用。就这样,即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这烂尾楼边的第二片实验菜田也被经营得有声有色。

妈妈的第二块实验菜田种了三年。在这三年里,妈妈因为这片菜田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都结识于偶然:有一次,妈妈刚从菜地里收完菜,正好碰见电梯里的阿霞阿姨,便把一捆菜送给了她。阿霞阿姨觉得这捆菜与菜场买的很不一样,便做成菜干,放了很久都不走味。煲成菜干粥也非常香甜。她从此加入了种菜小团体,经常在地里帮忙。

可以说,妈妈和小菜园把大家童年味觉和劳动记忆都调动了起来,每个人都是种菜好手,小区种菜团队日益壮大。种菜之余,大家也常常聚在一起组织活动:热衷于做酵素的爸爸在小区里放置了一个更大的酵素桶,把大家的厨余堆放在一起,混合红糖、水一起,搅拌发酵不多时便分给邻里,大家将之兑水后,浇地施肥,蔬菜长势喜人。”

街坊们蔬菜大丰收。从左到右:淘子,芳芳,阿英,阿梅(就是我妈妈啦),珍珍。

街坊们在收集厨余的蔬果皮。


爸爸放在小区里的酵素桶。业主们不用的塑料瓶都会送过来,爸爸会把发酵好的酵素分装好,街坊随时可以过来取用。除去给田里浇水以外,酵素稀释后可以混合在各种清洁用品:如沐浴露、洗发水中使用。

左:有机农夫叶奶奶,从三岁时开始食素,一生都在坚持不用化肥种植蔬菜。右:叶奶奶的菜园子。

长出这片高楼的土地,曾经是爸妈和街坊的社区菜园。

菜园子转移:从烂尾楼旁的地皮到山脚下的垃圾站

“好景不长。2015年底,这片废地被房地产商征用,妈妈的第二块试验田被叫停了,三年的耕种至此中断。没多久,在原本的菜地上,一座新小区落成了。

随着珠海房价的攀升,沿海一带的土地寸土寸金。荒废空地越来越难觅寻。又是一次巧合,妈妈见到了隔壁小区垃圾站管理人李梅。李梅最近接了一些管理垃圾站以外的家庭保洁工作,所以原来自己的那块在垃圾站旁边的小菜地基本没时间打理,她想把这片地交给大家耕种。妈妈回来和菜友们一说,大家一致赞同,第二次开荒行动立刻开始了。”

垃圾站旁边的菜地,疏于打理,于是成了妈妈和街坊们的新菜园。

“这片地虽在垃圾站边,但实际也在凤凰山脚下。土质比之前烂尾楼旁的荒地要好,背靠凤凰山的地势让山水随自然水道直接流向田里,省去了许多浇灌的麻烦。在专业农户叶奶奶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在新的菜地里用花生、菜籽麸做肥料,继续使用稀释的酵素水来浇灌。从前,一颗菜苗收成一两个月后长势明显变慢,现在一颗菜的花期竟可延长到三四个月。”

开始进行第二次开荒的业主们。

阿昆叔叔和妈妈接力浇水,合作就是生产力!

“我曾经问过面包店的芳姨,为什么那么喜欢种菜。她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种的菜好吃,没有农药。看到绿油油的菜一天天长大,就像养小孩一样有成就感。每天去看看,心情特别舒畅。”

“芳姨原本在别的地方已经买好了迁居房。现在因为这片菜田和因菜田结缘的街坊,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把新屋租了出去,继续在这里与大家为邻。”

钟表工厂里的工人菜园

“受小区种菜活动的启发,阿昆叔叔在他工作的钟表厂也组织了类似的种植活动。这家工厂原是瑞士投资开设的,后来瑞士撤资,工厂规模缩小,许多厂房租给了别的公司。2017年,珠海历经了多年不遇的强台风,厂房周围的林地被扫平成荒地,在这片荒地上,阿昆叔叔带领钟表厂的工人们开始耕种。

不到一年,种植队伍发展到40多人。大家每天下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田地里看看菜长的怎么样,然后分工除草、浇水。这样既锻炼身体,又能吃到健康的菜。”

但他们也常常碰到许多困难。比如阳光太强和连续降雨,还有各种虫害。最初遇到这样的情况,阿昆叔叔就去咨询种子店,用除虫剂和农药的建议呗阿昆叔叔拒绝了。于是大家想办法,用烟草、泡过大蒜头、泡辣椒水和醋除虫,效果甚佳。他说,可能就是分享食物给大家带来的成就感支撑着这群人克服各种各样的困哪,继续种菜。”

2017年的台风替工人们开了荒,工厂里从此多了个小菜园。

阿昆叔叔每个周末也到附近的养鸡场去拉鸡粪,然后带到工厂分给大家使用。

阿昆叔叔刚收成的蔬菜。

从珠海到苏格兰:我也成了社区农夫

在苏格兰的社区菜园。

“说来惭愧。在我读高中和大学时,并没有密切地参与家里的菜园行动。但我几年后在英国读书时,很自然地申请了社区菜园管理人的工作。直到写这篇文章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对种植的热情和对土地的好奇,这也许是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区菜园成为我在英国学习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周,我都会组织一次除草活动,邀请周边居民参加。在蔬菜收获的季节,也会邀请大家来收菜。”

从社区菜园里收获的蔬果。

菜园的门口处有一个小册子和一杆称,每个人进来做了什么劳动,摘了什么食物,摘了多少,都会以自愿的形式自己记录在上面。大家每周几次的会面、聊天,到最后都成了彼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和免费食材相比,菜友们更关心植物每一天的变化,以及彼此生活中的趣事。

夏天伊始,和朋友一起在宿舍旁烧烤。我用刚从菜园收获的草莓搭配其它水果,做成了新鲜的果酒。

虽然我们的城市小菜园以后不知还会搬去哪里,但有这样一群因菜结缘的街坊朋友,大家不仅分享健康的食物,更是担待彼此生活中的苦乐。这些原本陌路的人,也因为拥有共同劳动、收获的机会,而变得更加紧密而有力量。

编辑: 余佳茵
审核: 余佳茵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人民三农网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