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方的祝福 用一针一线构建乡村文化传播纽带
人民三农 2022-01-21 余佳茵

2005年,年仅14岁的杨丽,做了一件让村里人觉得相当大胆的事儿:独自到县城参加一场名为“多彩贵州”的刺绣比赛。

那时候,杨丽所在的公俄村,只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柳川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附近没有通车,到县城需翻山越岭走上整整一个小时。

稚嫩的小姑娘,一个人背着背篓,里面装着针线和刺绣的半成品,外加一套苗族盛装,半是忐忑半是兴奋地赶往比赛现场。那套苗族盛装里藏着她的小心思:穿着全套刺绣的苗族服装,没准能给自己加点印象分呢?

实际上,她并不需要所谓的印象分,最终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出色的刺绣手艺。参赛的六、七十个绣娘里,杨丽是年龄最小的那个,却凭借一条工整秀丽的红绣腰带,一举获得三等奖。

拿到奖金的那一刻,杨丽意识到,原来自己所热爱的刺绣,也可以成为未来谋生的技艺。

16年后,成为剑河县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苗族服饰》州级创承人的杨丽,不仅把红绣当作养活自己的手段,而且开始期盼着,让红绣的传承不断延续,走向世界各地。

在遥远群山中,还有很多和杨丽一样从事非遗手工艺的女性。她们用手中的丝线、染料和布匹,坚守着文化传承,也用这份传统技艺,在改善个人境遇的同时,找回儿时理想,让更多人看到非遗作品的灵动之光。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群女性的故事。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天才妈妈”。

“希望能帮助更多布依族妈妈过上更好的日子”
 IMG_258

同杨丽一样,何茂晴不曾想到,自己能够靠着做扎染手工艺品,变成工坊的“大师傅”,过上一种之前未曾想象过的生活。

2010年,因为思念家乡,又考虑到家中老人的身体状况,何茂晴辞掉了广州服装厂的工作,回到老家黔南州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专心务农。 开始几年,生活还不那么拮据。可随着两个孩子逐渐长大,丈夫一人的收入已不能满足全家需求,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甚至一度成为贫困户。农忙之余,何茂晴总琢磨着,要做点什么增加收入。 她想到了从小就喜欢的布依族传统工艺——扎染。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何茂晴做了些蜡染、扎染工艺的包包、收纳袋之类的小东西,拿到小七孔旅游区去摆摊。 开始时无人问津,但很快,手工艺品吸引了年轻人注意,当天就一售而空。这让何茂晴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前景,有了信心。 在弟弟的鼓励下,2017年5月,何茂晴开办了第一家手工艺品店,售卖以布依族扎染为主的手工艺品。

IMG_259
扎染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扎结、染色后形成的手工艺品。扎结出的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图案。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始终难以达到的。 何茂晴和弟弟分工合作,弟弟负责设计,何茂晴负责为设计选取最合适的材料和扎染方式。

染料比例多少,扎结次数多少,都有讲究。在这方面有点完美主义的何茂晴,总是精益求精、反复实验。 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小到抱枕、沙发套,大到玩偶,在何茂晴的努力下,店铺从最初的几个品种增加到100多个品种。 产品的创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喜欢传统手工艺的客人,店铺的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到2021年,何茂晴已经在家乡荔波拥有了3家店。 盈利后,何茂晴就开始思考,要如何帮助那些留守在家、等待工作机会的妇女们。她找来了村里会织布、蜡染、扎染等手艺的妈妈们,让她们来店里上班,免费培训,并且每天给到100块钱的工资。 在何茂晴的店里,妈妈们可以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做绣活儿,大家一起说说笑笑,连干活的速度都不自觉加快。到21年底,有60多户人家在何茂晴的帮助下实现了创收。

IMG_260 

2020年,何茂晴开始接触到“天才妈妈”公益项目。她发现,原来大众对扎染的需求不小,而她之前缺少的,是更好的宣传平台和展示机会。 在“天才妈妈”项目的推荐下,何茂晴和知名饮料品牌达成了合作,为他们扎染了1500件T恤和900个帆布包;2021年的4月,何茂晴还跟随“天才妈妈”项目,参与了上海时装周的非遗展示活动。 最让何茂晴惊喜的,则是在老家荔波落成的“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工坊建立的第一个月,就为何茂晴带来了640张绣片订单。

在这间工坊里,她将负责主要产品的生产,并在扎染体验区进行现场展示,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扎染技艺的神奇。 和过去相比,何茂晴感觉面前的道路更加清晰了。 

“接触了天才妈妈项目之后,去大城市参加培训,感觉大家都好厉害、什么都懂。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什么文化,有幸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还需要更努力的学习、钻研更多的技术和花样,希望能帮助更多布依族妈妈过上更好的日子,把我们漂亮的民族服饰、工艺,也都推广出去。” 

“远方很好,但家乡的星星更亮”

2021年4月,一篇00后苗族姑娘在上海时装周走秀的新闻,获得央视点赞,也让王欣颖成为被热议的中心。“女版丁真”、“丹寨甜心”,这些名片让王欣颖开始受到媒体和大众的关注。 这次走秀,是“天才妈妈”和上海时装周的公益合作活动,有很多“天才妈妈”项目所扶持的非遗传承人带来了自己的作品。而王欣颖的任务,是穿着带有苗族蜡染工艺的服装在T台走一段秀。 

上台前,王欣颖十分紧张,害怕自己在台上出错。但一想到能够借此机会,将丹寨蜡染向更多人展示,让大家都关注到蜡染工艺,王欣颖还是面带笑容,走完了全场。 2017年,为了改变家中贫困的状况,王欣颖在朋友的邀请下,选择去浙江打工,成为一名服装销售。 大城市车水马龙,有着璀璨灯火,可王欣颖却总想着家乡青色的山和薄薄的云,更思念留在家乡的亲人。 2017年底,她听说家乡丹寨建起了一座大型商厦,邀请大批非遗传承人进驻小镇,给予补贴、免租。 “远方很好,但家乡的星星更亮。”这个18岁的姑娘思考了许久,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创业机会,既能陪伴家人,也可以继续学习从小就热爱的蜡染工艺。 于是,和家人商量后,王欣颖辞职回乡,并在邻居杨而报浪老师的家中学习专业的蜡染知识与技艺。

IMG_264 

丹寨是有名的蜡染之乡,家家户户都有染缸,蜡染的手艺更是从外婆到母亲,一代代传承下来。

一件蜡染作品要经过五个步骤:构图,画蜡,染色,脱蜡,最后洗净。全部完成大概需要四到五天。 画蜡和染色是最费功夫的环节,而王欣颖在工坊中主要创作的,就是蜡画。 要想熟练完成一副蜡画,需要对蜡汁的温度准确掌握,并在过程中保持充分的耐心:蜡的温度不够,染色时蜡画就会断掉;若拿蜡刀的手不稳,就会造成线条的不流畅。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作为一个年轻的非遗传承者,她不仅要熟练技艺,还努力研究着如何将苗族传统图腾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 她在工坊中保持着这样的作息:早上九点钟进入工坊,吃完早餐开始画蜡,午饭后继续画蜡,每天持续7~8个小时。 这对当代年轻人来说,似乎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如何保持如此高度的专注? 王欣颖却并不感觉无聊,她对做蜡画这件事充满兴趣。“当你慢慢地专注于一件事,并越想把它挖掘钻研出来的时候,就不觉得枯燥了。” IMG_265
加入“天才妈妈”项目后,王欣颖有了更多展示丹寨蜡染工艺的机会。她所在的梦想工坊,陆续得到几百甚至上千件订单,也逐步扩大规模。 不画蜡画时,王欣颖喜欢在抖音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点赞很高的一条里,伴着苗族传统乐声,轻摆身体、跳着舞蹈的王欣颖,眼神清澈、笑容明朗。现在的生活,让她感到幸福。

王欣颖最大的愿望,是未来有机会给自己的民族建一个博物馆,把古老的文化和记忆留下来。 她知道,这是漫长的事业,而她只需要带着自己的蜡刀,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就足够了。 

“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传承这门手艺” 

14岁第一次获奖之后,杨丽又参加了不少比赛和展会。 她曾在2014年,先后获得包括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黔东南赛区能工巧匠选拔赛民族服装服饰类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不断的比赛与练习中,杨丽的手艺越发精湛。2016年,她被黔东南州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州级传承人,开始了更为忙碌的生活。 每天的刺绣是不能落下的,“几个月或者是半年不绣一次的话,刺绣的时候,手会不灵活,绣出来的效果也不好”,但她开始把重心,更多转移到帮助身边的苗族姐妹改善生活上。 在当地妇联的引导下,杨丽与另外两位非遗传承人共同成立了妇女手工产业协会,召集了数百位绣娘,给她们派发订单。

 IMG_268
她自己的工坊也有几十位绣娘,杨丽会将接来的订单分给大家,或者与她们合作完成大型绣品。

遇到家庭比较困难的绣娘,杨丽往往先买下绣品,让绣娘可以补贴生活,自己则多参加展会,找到合适的机会后将绣品卖出。 在她的帮助下,许多苗族妇女有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机会,也让很多原本放弃了这门手艺的绣娘,决心继续从事红绣手工艺。 不过,近两年订单的减少,让杨丽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也苦于没有更多宣传展示红绣的平台。

“如果我很长时间没有把刺绣卖出去,就觉得有点对不住她们,心里不舒服,对自己不满意。”

正是在这个时候,一直关注着杨丽的县妇联,向她推荐了“天才妈妈”项目,项目帮助杨丽在人流量更大的剑河温泉景区建设了梦想工坊。 加入梦想工坊之前,杨丽常去村里面做培训,小到十几岁,大到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是杨丽培训的对象。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更多绣娘重拾红绣这门非遗技艺,以后也能凭这项手艺改善生活。

 IMG_269 
之前,杨丽的工坊规模有限,很多活动不方便展开。搬到梦想工坊后,杨丽可以举办更多针对绣娘的培训,也能够给对红绣感兴趣的游客和学徒,进行现场展示。 让更多有知识文化的年轻人参与到红绣传承中来,让红绣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是杨丽一直以来的愿望。 站在宽敞明亮的天才妈妈·梦想工坊中,她明白,自己正越来越接近这个理想。

何茂晴怀疑过,自己是否能独立撑起一家店;放弃大城市生活时,有很多人不看好王欣颖的选择;召集绣娘的过程中,杨丽也曾遭遇不理解的声音。 但在家人的守望里,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的帮助下,她们对内心的道路更加坚定,她们得以真正发挥自身价值,展现出自由而蓬勃的生命状态,也为古老的非遗技艺注入活力,让那些传承至今的珍贵与美好,穿越大山,被更多人知晓。 这正是公益能够带来的最好影响。它不是单纯的给予,而是帮助人们从心底建立起信念和理想,为他们找寻真正的幸福之乡。 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于2021年底上线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也如期上线字节跳动公益平台,面向广大用户筹募善款,用于建设更多的“梦想工坊”,帮助更多困境手工艺女性就业和增收。 相信,在字节跳动公益平台的带动下,善意一点一点凝聚,乡村质朴纯净的美好被挖掘,乡村女性手工艺人的生活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天才妈妈”们开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茫。 

明艳生动的色彩,梦幻大胆的花鸟鱼虫图案,“天才妈妈”们在绣品中寄托的,不仅仅是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她们也将自己对爱、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融入每一针每一线,将最真挚的祝福,传递到远方。 也让我们再次看到,热爱与坚持的力量。

编辑: 余时
审核: 余佳茵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人民三农网

+1

-1